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简报丨近期学校科研成果展示(20230612)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2024-05-06


编者按


为激发全校师生的科研热情,展示学校各类高水平科研成果,科学研究院、党委宣传部推出《学术简报》栏目,在栏目中推送各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以便师生全面、准确了解各学科科研发展状况,促进各学科间相互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校整体科研工作水平的整体、稳步提升。


经济学院周倩玲副教授论文

入选ESI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


周倩玲副教授与龚六堂教授2022年以北京工商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在Resources Policy期刊(SSCI一区,影响因子8.222)上的论文“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olicy on firms’ energy-saving behavior: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based on China’s low-carbon pilot city policy”入选Social Science, General领域全球前1% ESI高被引论文(High Cited Paper)以及热点论文(Hot Paper, 近两个月内被引次数进入学科领域排名全球前0.1%)。文章研究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证明低碳政策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同时提高能源效率。





经济学院岳鹏鹏副教授论文

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岳鹏鹏副教授2022年以北京工商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在Finance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的论文“The rise of digital finance: Financial inclusion or debt trap”入选Economics & Business领域全球前1% ESI高被引论文。文章关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家庭参与信贷市场时,家庭也有可能面临更高债务风险。数字金融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评估信贷排斥的低收入家庭的信用,降低信息不对称,提供信贷便利性,促进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缓解家庭信贷约束,促使家庭杠杆率上升。同时,数字金融显著促进家庭消费,移动支付影响家庭消费习惯和家庭货币需求。当家庭无力偿还负债时,家庭面临债务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在实现金融普惠促进家庭参与信贷市场的同时,提高了家庭无力偿还债务的可能性,该发现为更全面理解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的影响提供实证参考。




经济学院王卓副教授论文

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王卓副教授2022年以北京工商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在Economic Research-Ekonomska Istraživanja期刊上的论文“Does green finance facilitate firms in achiev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goals?”入选Economics & Business领域全球前1% ESI高被引论文。文章认为社会经济环境及其改善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社会责任(CSR)作为一种解决方案,通过企业可持续的商业表现来创造社会平衡,绿色金融对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具有环境、经济、社会的多维度作用贡献。基于研究结果,文章建议银行业分配额外的财政资源,以促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属性。




经济学院李波副教授和程悦副教授论文

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李波副教授和程悦副教授(通讯作者)2022年以北京工商大学为通讯单位发表在Finance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的论文“Do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matter for corporate risk-taking”入选Economics & Business领域全球前1% ESI高被引论文。文章主要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地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且通过经营灵活性和融资可得性机制实现。




经济学院青年教师张迎新论文

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青年教师张迎新博士(通讯作者)2022年以北京工商大学为通讯单位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期刊上的论文“Multi-factor decomposition and multi-scenario prediction decoupling analysis of China's carbon emission under dual carbon goal”入选Environment & Ecology领域全球前1% ESI高被引论文。文章通过扩展Kaya恒等式,结合LMDI因素分解法,从能源—经济—社会的综合视角提出了我国碳排放的多因素解构模型,进而利用Tapio脱钩理论分析了多情景下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间的关系。




商学院苏峻教授发表ESI期刊论文


苏峻教授(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发表题为“A catering perspective of performance commitment-evidence from acquisitions in China”的学术论文。本文主要运用迎合理论对绩效承诺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了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政策的投机性短期效应,以及管理者/控股股东通过业绩承诺的采用来利用低效市场中的机会。本研究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角度加深对业绩承诺的理解,并为将管理决策视为对投资者情绪的理性反应的研究领域做出贡献。




国际经管学院于明哲副教授

于《国际金融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于明哲副教授(通讯作者)与其合作者撰写的论文“中国家庭债务风险的跨部门溢出效应研究”发表于《国际金融研究》2023年第1期。《国际金融研究》被CSSCI数据库收录,是学校最新认定的A3类期刊。


论文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2010—2020年六次抽样微观数据为样本,构建了衡量中国家庭债务风险的指标体系,首次考察了家庭债务扩张对商业银行、实体企业和地方政府跨部门风险溢出路径与风险生成机理。结果发现:第一,家庭债务风险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推高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偿债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对银行坏账风险冲击最大,家庭房产持有行为发挥了中介作用;第二,家庭债务风险通过利润表渠道抑制了实体企业盈利能力,其中,债务收入比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最大,而家庭债务对一般性消费的挤出发挥了中介效应;第三,家庭债务风险通过利润表渠道对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产生了直接影响,同时通过对银行和实体企业的交互作用发挥了间接影响。家庭债务的收入效应短期会提高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但在长期随着家庭债务收入效应下降、风险效应上升,最终导致地方政府长期偿债能力被削弱。




电商与物流学院朱宇婷

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朱宇婷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国际SCI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发表题为“Which strategy among avoid, shift, or improve is the best to reduce CO2 emissions from sand and gravel aggregate transportation?”的学术论文。《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是SCI一区期刊,期刊影响因子11.072。该论文基于实证数据,从避免(avoid)、转移(shift)、提升(improve)三种策略入手,分析了北京市砂石骨料运输碳减排潜力,为交通领域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决策支持。




电商与物流学院闫可发表ESI期刊论文


闫可(通讯作者)在《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发表题为“Technological progres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analysis from China”的学术论文。《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期刊为SSCI一区检索,期刊影响因子为4.444。该论文基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中科技进步、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的高效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基于科研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以及技术市场的快速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的背景。从科研创新的角度考察了中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状况,促进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技术市场营业额与研究创新之间存在重要关系,研究创新对技术市场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研究创新的提高有助于技术市场的开发。此外,由于科学研究水平与技术产业链的影响,科研创新的滞后对技术市场的周转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以上发现,针对科研创新的提升提出了相关建议。




法学院董彪教授

于《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学术论文


董彪教授在《人民日报》理论版(2023年3月30日)发表文章《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推动法学理论研究高质量发展》。文章认为,推动法学理论研究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强化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汲取法治实践丰富滋养,提升国际影响力话语权等方面着力。




法学院刘禹于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刘禹(通讯作者)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期刊发表题为“Review and reflections of legislation and policies on shipping decarbonization under China's "dual carbon" target”的论文,该论文主要旨在探讨中国“双碳”目标下航运脱碳的立法和政策,并提出改进建议。《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期刊是海洋与淡水生物学领域,SCI一区的期刊。




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艳春

于《思想教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王艳春在《思想教育研究》(2023年第4期)上发表题为《从百年奋斗历程看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学术文章。《思想教育研究》被CSSCI数据库收录,是学校最新认定的A3类期刊。


文章从百年奋斗历程这个角度进一步阐释坚持胸怀天下这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带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完成了肩负的历史使命与任务,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坚持胸怀天下中探索救国之道,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在坚持胸怀天下中寻找建国之路,巩固了国家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在坚持胸怀天下中找到富国之策,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发展目标;进入新时代,党在坚持胸怀天下中构筑强国之梦,引领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传媒与设计学院王新惠教授

于《经济日报》理论版发表学术论文


王新惠教授和研究生杨煜玥撰写的论文《提升中国品牌国际话语权》,发表于2023年5月11日《经济日报》理论版。该论文在中国品牌日之际刊发,相继被学习强国、光明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论坛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报头条等众多主流媒体平台转载。




传媒与设计学院罗昶副教授团队

于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罗昶副教授(一作)、刘娟讲师(二作)、杨天骄研究生(三作)以北京工商大学为第一单位在《Media and Communication》期刊发表题为“Combating Disinformation or Reinforcing Cognitive Bias: Effect of Weibo Poster’s Location Disclosure”的学术论文,《Media and Communication》期刊为SSCI新闻传播学类二区期刊。


研究通过控制性实验法,考察微博平台上发帖者的地点披露对具有不同媒介使用习惯和信息偏好的微博用户认知的影响,并探讨这种披露是有利于打击虚假信息还是加深了用户的认知偏见。结果显示,信息发布者的IP地点确实影响了用户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而用户的长期居住地和发布者IP地点之间的一致性对用户做出信息可信度的判断并不重要。微博的高使用率对用户对信息可信度的判断也没有影响。研究结果还显示,用户对信息本身的准确性、逻辑性、偏见性、与自己观点的一致性、与多数人意见的一致性以及信息来源的可信度等方面的评价,都与用户对信息的总体可信度判断呈统计学上的正相关。



- 往 期 回 顾 - 





学术简报丨近期学校科研成果展示(20230608)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来源丨科学研究院

编辑丨学通社 王微



官微发布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 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 欢迎关注

投稿邮箱:btbuwechat@126.com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